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管理 > 正文

研究生教育

教学管理

关于开展2025年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1-06

各学院(研究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发挥“人工智能 ×”跨界融合优势,赋能研究生课程思政创新实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教学创新提质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决定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为路径,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拓展学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与形式,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与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人工智能 ×” 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申报要求

1.各学院(研究院)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合理设计相应教学环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和考核要求中。

2.各类研究生课程均可申报(思政类课程不在本次申报范围内),申报课程应为已开设课程,并在2025-2026学年开课,项目建设期为1年。已经立项的课程不得再次申请,上年度项目未结项的课程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

3.项目可以教师个人或教学团队形式申报,项目负责人应为学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研究生课程讲授经历。团队中鼓励包含人工智能领域教师或具备智能教学技术应用能力的成员,共同设计“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方案,项目负责人与项目成员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鼓励邀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相关领域专家等共同设计和讲授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三、验收要求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人工智能×”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人工智能赋能下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2.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与“人工智能×”双重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名人、专家学者、专业历史及发展现状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伦理思考、行业规范实践案例等,作为课程讲授的必要内容,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新课件、新教案和教学文档。

3.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总结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人工智能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以及其他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

4.项目建设期满后,学校组织专家对立项项目进行验收和认定,项目负责人需提交上述相关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照片)和项目总结报告(包含设计方案、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内容)。学校将验收通过的课程列为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 ×”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对优秀的教学改革案例进行宣传和展示

四、申报流程

1.项目负责人填写《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表》(附件1),提交至所在学院(研究院),由学院(研究院)党委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政治导向把关审查,经学院(研究院)审核并签字盖章后,于2025年1126日统一将申报表一式1份、《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1份及相关电子材料(其中,申报表请提供完整版和匿名版,匿名版匿名学院、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信息)报研究生院。

2.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对通过的项目进行公示。学校对立项项目给予经费支持(立项拨付50%,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50%),鼓励各项目所在单位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联系人:叶老师(86731856)

研究生院

2025年11月6日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编:310018

COPYRIGHT © 2012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浙ICP备05014573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