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考试内容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微观经济学:50%;宏观经济学:50%
《税务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税务专业基础》是全国税务专业硕士入学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税收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中国税制实务与税收管理制度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税务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税收学原理、中国税制实务、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 对税收理论与制度规定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 用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和制度规定来来研究解决当前税制改革的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纸组成,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结构
税收学原理考核的比例为40%,分值为60分;
中国税制实务考核的比例为40%,分值为60分;
中国税收征管制度考核的比例为20%,分值为30分。
四、考试内容
(一)税收学原理
1、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国家、财政与税收的产生;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2、税收的涵义
国家的公共权力与税收;税收与剩余产品价值;税收的本质;税收的特征。
3、税收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稳定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
4、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方式;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5、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的概念和分类;税收的微观效应;税收的宏观效应。
6、税制结构分析与比较
税制结构的概念;税制结构的分类及特点分析;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格局分析。
7、税收管辖权与国际税收协定;居民身份确认规则;非居民各项所得的征税权分配规则;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及外国税收抵免制度;国际逃避税及其防范措施。
(二)中国税制实务
1、税制要素及税收分类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税收优惠;税收分类方法及其类别。
2、流转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增值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消费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关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车辆购置税的制度规定等。
3、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企业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4、财产税、行为税制度基本理论及其制度规定
财产行为税的性质、分类及其特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等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
(三)中国税收征管制度
1、税收征管概论
税收征管的概念、目的与原则,税收征管制度的特点等
2、税收征管制度
税务基础管理,纳税申报制度,税款征收制度,税务稽查制度;税务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制度,税务争议处理制度,税务国家赔偿制度等。
五、考试题型与示例
(一)考试题型
1、概念范畴题5题,共30分;
2、计算题4题,共60分;
3、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2题,共30分;
4、论述题2题,共30分。
(二)题型示例
1、概念范畴题
应纳税所得额;起征点。
2、计算题
【例题】中国公民张某2021年取得以下收入:
(1)张某每月获得扣除社保公积金等费用后的工资8000元,12月份获得全年一次性奖金60000元,不选择单独纳税。
(2)张某未婚且名下无住房,在某省会城市租房生活,其工作单位以现金形式为其提供了每月400元的住房补贴。
(3)业余时间,张某在某培训机构任兼职老师,每月取得培训费收入5000元。
(4)张某系独生子女,其父母均已年满60周岁。
(5)张某购买福利彩票支出500元,取得一次性中奖收入15,000元
(6)张某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取得股票转让所得20,000元
要求:计算张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3、综合分析题
【例题】某制造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2年10月,税务机关在对其2021年的账务进行检查时,发现:
(1)2021年 11月10日第34号凭证记载购进材料40,000公斤,不含税单价9.00元,实际验收入库30,000公斤,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论证,凭证摘要栏记载为运输途中材料部分丢失,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2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6,800
待处理财产损益 90,000
贷:银行存款 406,800
(2)2021年11月10日第35号凭证,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9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90,000
(3)2021年12月24日第70号凭证记载,企业用自产产品20,000件发放职工福利,成本价为每件4元,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该商品当月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5.00元。
假设该企业在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中对上述业务均未作出纳税调整。
请分析企业上述会计处理对该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
4、论述题
【例题】试述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六、参考书目
1. 《税收学》(第三版), 胡怡建编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中国税制》(第2版), 吴利群、杨春玲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3. 《税务管理》(第2版), 董根泰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年。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理论课程之一,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学生运用上述内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公共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关注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参考书目
郭剑鸣主编,《公共管理学--新范式的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9年。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及分布比例:
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试卷总分为150分。
分布比例:公共管理学基本概念25%;基本理论35%;基本方法10%;知识综合运用30%。
2、内容结构:
《公共管理学--新范式的探索》各章节均为考试内容。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共政策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理论课程之一,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学生运用上述内容分析公共政策现象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公共政策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公共政策的系统理论、新思维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关注公共政策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参考书目
郭剑鸣主编,《地方公共政策学》,科学出版社,2014年。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及分布比例:
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分布比例:公共政策学基本概念25%;基本理论35%;基本方法10%;知识综合运用30%。试卷总分为150分。
2、内容结构:
《地方公共政策学》各章节均为考试内容范围。
《城乡规划原理》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内容
城乡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全面系统地建构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与理论体系。课程内容涉及城乡聚落的内涵性质及其发展演变基本规律;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用地类型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与设计的内涵与要点;城乡规划编制的价值导向、类型、内容、运行体制;城乡规划的落实与管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城乡规划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评价分析城乡规划实践、解决城乡发展及其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规范地编制城乡规划的基本能力;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在城乡规划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考试内容涵盖了上述各方面的知识要点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掌握城乡规划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综合运用相关原理和分析方法解释城市规划方案和解决相关规划实践问题;能初步运用城乡规划原理指导具体的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实践;并对当前城乡规划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和热点有一定的了解。
二、参考书目
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版。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
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试卷总分为150分。
分布比例:基本概念25%;基本理论35%;知识综合运用40%。
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各章节均为考试内容。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是城乡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人口劳动力、技术及社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区域规划的前提和依据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运用区域经济定量分析和预测方法的能力,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培养职业道德良好、能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规划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熟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区域规划的流程和编制方法;系统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的内容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区域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熟悉区域规划的编制及综合表达能力。
二、参考书目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三版),崔功豪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区域分析:50%;区域规划:50%。
(三)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学生运用上述内容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等;具有整合管理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书目
(美)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刘刚等译,《管理学》(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150分;
2、题型结构及分布比例:
(1)简述题:50分
(2)论述题:50分
(3)案例分析题:50分
3、内容结构:
《管理学》书目中第5、9、12、15章在初试中不作要求,其余章节都为考试内容。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由各招生院校按照本大纲自行命题。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由经济学、资产评估学、财务管理构成。其中经济学占40%、资产评估学占30%、财务管理占30%。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满分为150分。
本项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工具;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类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分析方法。
一、经济学
(一)经济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2.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吉芬商品
3.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4.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5.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二)经济学的考试要求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运用需求定律分析问题,熟练掌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点在线上的移动和线的移动之间的差别;
(2)理解供给的概念,了解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给函数,熟练掌握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3)掌握弹性的定义,了解弹性的特点,掌握点弹性,弧弹性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实际应用计算,掌握弹性的几何表示;
(4)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对商品的分类意义;
(5)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2.消费者行为理论
(1)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别,了解对效用的基本假定;
(2)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其数学表示;
(3)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掌握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斜率与截距的数学表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消费者的决策;
(4)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能运用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将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根据分解结果判断正常品、劣制品与吉芬商品。
3.生产理论
(1)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掌握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数学形式与几何表示,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曲线的形式与彼此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的三阶段论;
(3)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能够推导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均衡条件并能用以计算最优要素组合,理解对生产经济区的分析,理解生产经济区与生产的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4)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形式与参数的经济含义。
4.成本理论
(1)深刻理解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别;
(2)理解短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理解长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几何表示,掌握规模报酬先递增再持平最后递减的一般规律,掌握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差别,了解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4)掌握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理解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5.宏观经济学基础
(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思想与基本体系;
(2)掌握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能够判断哪些活动的成果不计入GDP;
(3)熟练掌握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数据实际计算GDP,掌握GDP的主要特征与分析功能,了解GDP的主要缺点和优势;
(4)掌握GDP与GNP的关系,了解两个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二、资产评估学
(一)资产评估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资产评估的概念、特点
(2)资产的含义与分类
(3)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
(4)资产评估价值类型
(5)资产评估的原则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市场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程序,市场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2)成本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成本法的程序,成本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3)收益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收益法的程序,收益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4)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3.机器设备评估
(1)机器设备的定义及其分类,机器设备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机器设备的核查和鉴定
(3)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构成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4)运用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基本步骤及比较因素分析
4.房地产评估
(1)房地产的概念、特征及评估程序
(2)建筑物评估的特性、需考虑因素和原则
(3)建筑物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残余估价法
(4)土地资产的分类及特性,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影响地产价格的因素,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与假设开发法
5.无形资产评估
(1)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
(2)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应用及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3)无形资产成本特性,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的应用
(4)专利权评估、非专利技术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5)商标权评估的方法
(6)商誉的特点及评估方法
6.流动资产评估
(1)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材料评估、在产品评估、产成品及库存商品的评估
(3)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待摊费用、预付费用和短期投资、现金及各项存款的评估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上市债券、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非上市债券、非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
(3)股权投资的评估方法(一般选用收益法)
(4)作为资产评估对象的其他资产的界定,其他资产的评估方法
8.企业价值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范围及其评估程序
(3)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应用
(4)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基础法、市场法的应用
9.资产评估报告
(1)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类型、作用
(2)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3)资产评估报告的利用
10.资产评估准则
(1)中国制定资产评估准则的必要性
(2)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二)资产评估学的考试要求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掌握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科学界定资产,明确资产类别
(3)理解和把握各种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定义、涵义及作用,熟悉决定和影响价值类型的因素
(4)了解资产评估的原则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深刻理解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的涵义及应用前提和应用程序
(2)掌握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应用中各类指标参数的估算与确定
(3)掌握如何选择资产评估方法
3.机器设备评估
(1)了解机器设备核查鉴定的方法
(2)能够运用成本法估算机器设备的价值
(3)能够理解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4)掌握估算进口设备重置成本的方法
(5)掌握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步骤
4.房地产评估
(1)把握房地产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科学界定房地产的涵义,并了解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特征,深刻理解房地产评估的特点
(3)掌握建筑物评估市场法的原理、使用范围、应用、程序,熟悉建筑物残余估价法
(4)了解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及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掌握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
5.无形资产评估
(1)明确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权利,了解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2)了解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
(3)把握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评估的特征,掌握估算其价值的方法
(4)掌握无形资产收益额的预测和利润分成率的估算方法
(5)掌握商誉的特征,明确商标权与商誉的区别
6.流动资产评估
(1)了解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掌握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评估的方法
(2)掌握应收账款评估的方法
(3)把握评估预付费用的主要依据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理解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
(2)能够正确利用收益法评估长期投资
8.企业价值评估
(1)能够科学界定企业的性质、特点及企业价值的涵义,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掌握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因素
(3)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能够把握方法应用中的各种参数
(4)掌握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价值的优点与局限性
(6)掌握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模型及其优缺点
9.资产评估报告
(1)掌握资产评估报告及其种类
(2)掌握资产评估报告的内容
10.资产评估准则
(1)明确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2)掌握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部分的考试内容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特点
(2)财务管理的目标
2.价值衡量
(1)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作用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3)风险与报酬的含义,风险衡量
3.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的目的、步骤与意义
(2)基本财务报表
(3)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5)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财务比率分析
4.企业融资决策
(1)企业融资的动因、类型
(2)股票融资及其优点、缺点,股票发行的条件、程序、方式及价格
(4)长期债务融资及其优点、缺点,债券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5)租赁融资的类型、优缺点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资本成本的概念,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的定义及计算
(2)股利增长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资本结构的含义,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4)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原理
6.长期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方法
(2)投资决策方法
(3)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
(4)对外长期投资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5)对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的特点、指标、决策方法
(6)对外债权投资,债权投资的特点、风险,债权的内在价值
(7)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方法及意义
7.短期财务决策
(1)营运资金及其管理政策
(2)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3)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
(4)流动负债融资,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利润及其形成
(2)利润预测,盈亏临界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利润分配的原则、程序
(4)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形式,股利分配理论与股利策略
(二)财务管理的考试要求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特点
(2)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价值衡量
(1)深刻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2)理解风险和报酬的含义,掌握衡量风险的方法及过程
3.财务分析
(1)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步骤
(2)掌握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企业财务报表
(3)深刻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掌握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和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的计算公式,掌握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运用这些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4)掌握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能熟练运用这些指标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
(5)掌握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6)了解上市公司分析的一些重要财务指标,掌握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得支付率、留存收益比率、股利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
4.企业融资决策
(1)了解企业融资的动因
(2)深刻理解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掌握股票发行条件、程序、方式和价格
(4)熟悉长期借款融资和长期债券融资的优缺点及各自的融资条件和程序,掌握可转换债券的相关概念,包括基本要素、发行条件和优缺点
(5)掌握租赁融资及其优缺点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了解资本成本及其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以及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
(3)熟悉具有代表性的净营业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三种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以及以MM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深刻理解财务杠杆原理
6.长期投资决策
(1)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2)熟悉投资决策方法
(3)了解无形资产投资决策
(4)了解对外长期投资的基本特点
(5)掌握股票投资特点
(6)掌握债券投资特点
7.短期财务决策
(1)了解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管理政策
(2)熟悉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3)了解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熟悉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
(4)了解存货最佳经济批量的确定方法及存货管理的方法
(5)了解短期融资的特点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了解利润的概念
(2)掌握利润预测方法
(3)了解利润分配原则
(4)掌握股利分配理论、股利策略、股利分配的形式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
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2.《资产评估学》(第二版), 郭化林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2020年。
3.《财务管理》(第三版), 杨忠智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
《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金融学综合》是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职业道德良好、能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金融学》和《公司金融》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金融学
一、金融体系概览
1. 金融市场
1) 金融市场的功能
2) 金融市场的结构
3) 金融市场工具
2. 金融中介机构
1) 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
2) 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二、货币
1. 货币的含义
2. 货币的功能
3. 支付体系的演进(货币的发展)
三、利率
1. 利率(到期收益率)与回报率的计量
1) 现值、不同信用工具及其到期收益率、利率与债券价格
2) 利率与回报率
3)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2. 利率行为
1)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2)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及均衡利率的决定和变动
3)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及均衡利率的决定和变动(流动性偏好理论)
4)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利率
3.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四、金融结构
1. 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2. 交易成本与金融结构
3.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金融结构
4. 金融抑制与金融发展
五、银行业务与管理
1.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 银行的基本业务
3. 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
4. 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5. 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6. 表外业务
六、货币供给
1. 货币供给过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储户的作用
2. 货币供给乘数模型与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七、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目标
2. 准备金市场供求分析与货币政策工具
3. 货币政策战略
4. 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政策工具)
八、汇率与汇率制度
1. 长期汇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2. 短期汇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3. 汇率制度
4.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
九、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 货币数量论
2.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3. 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4. 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十、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1. IS曲线
2. 货币政策曲线
3.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
十一、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1.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3. 均衡的变化
十二、货币政策理论
1. 货币政策对需求冲击、供给冲击的反应及其效果
2.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3. 零利率下限情况下的货币政策
4. 卢卡斯批判与政策评价
5. 规则与相机抉择
6. 可信度和名义锚的作用
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十三、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1. 金融监管的原因
2. 金融监管的一般类型
3. 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体系
4. 金融危机的一般发展过程
5.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第二部分 公司金融
一、 公司金融概述
1. 什么是公司金融
2. 公司金融目标
3. 公司治理理论
二、财务报表分析
1. 财务报表的编制及财务比率分析
2. CFFA及其分解
三、长期财务规划
1. 销售百分比法
2. 外部融资与增长
四、折现与价值
1. 现金流与折现
2. 年金的估值
3. 债券的估值
4. 股票的估值
五、资本预算
1. 投资决策准则、优缺点、及其应用
2. 增量现金流量
3.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六、风险与收益
1.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2. 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
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 权益成本的估计
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3. 发行成本
八、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1.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2. 资本结构
3. MM定理与优序融资理论
九、股利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1. 公司股利政策相关理论
2. 短期财务与计划
3. 流动性管理与存货管理
十、期权与套期保值风险
1. 期权定价理论
2. 实物期权
3. 衍生品与套期保值风险
十一、国际公司理财
1. 汇率换算与三角套汇
2. 汇率的决定理论与风险管理
3.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收支
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分,公司金融部分为6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参考书目
1. 《货币金融学》(第十二版),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2. 《公司理财》(第十一版),斯蒂芬·A·罗斯等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保险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由金融学基础和保险学原理组成,其中金融学基础占40%、保险学原理占60%。考试满分为150分。
一、金融学基础考试范围(占总分40%)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态变迁
2、货币的本质及形式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5、货币制度类型
(二)信用
1、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特点和作用
2、信用工具的种类及特点
3、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4、利息率的定义及种类
5、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6、利率的作用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分类
2、金融市场的功能
3、各类货币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4、金融工具的种类及作用
5、资本市场上各类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6、其他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金融机构
1、 金融机构的概念、种类
2、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3、 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功能
(五)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4、货币政策工具
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六)货币理论
1、存款货币的创造、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2、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二、保险学原理考试范围(占总分60%)
(一)风险与保险
1、风险及其特征与类型
2、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风险处理的方法和可保风险的构成
3、保险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分类,商业保险与类似行为的联系和区别
4、保险的职能
5、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保险的基本原则
1、最大诚信原则
2、保险利益原则,各类保险的可保利益
3、损失赔偿原则,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的限度,代位追偿权的产生和行使的条件,委付的成立条件; 损失补偿原则的适用范围4、近因原则
5、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解决实务问题
(三)保险合同
1、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点
2、保险合同的主体与客体
3、保险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4、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有效性
5、保险合同的履行
6、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与争议处理
7、保险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
(四)保险类别
1、财产损失保险涵义、财产损失保险种类及其特点
2、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含义、特点
3、农业保险含义、特点
4、人寿保险涵义、特点及其主要险种
5、人寿保险的常用条款
6、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的含义、特点、种类以及健康管理
7、再保险涵义、种类、特征;再保险与原保险的比较
(五)保险经营
1、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类型
2、保险费率的构成与厘定、保险费的计算与保险金额的确定
3、保险展业与承保
4、保险赔偿与给付
5、保险准备金与偿付能力
(六)保险市场
1、保险市场的构成,原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
2、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3、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
4、保险市场的管理,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的内容
5、保险监管的原因、方式以及主要监管内容
6、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参考书目:
025500保险(专业学位)
1.《金融学》(第五版)[货币银行学(第七版)],黄达,张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2.《保险学》,张代军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修订版。
《管理运筹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管理运筹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的:《管理运筹学》考试要力求反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的学生,培养能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管理运筹学理论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书目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纸组成,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结构
内容包括运筹学数学模型的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包括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对偶问题及其对偶理论、单纯形法的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等。
四、考试内容
(一)运筹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掌握运筹学在工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因此,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的数学模型,特别是整数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
1.深入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基、基向量、非基向量、基变量、非基变量、可行解、基本解、基可行解、最优解、可行基、最优基,以及决策变量、松弛变量、剩余变量、人工变量等等.
2.熟练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及转换方法。
3.掌握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
4.熟练掌握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包括一般单纯形法、大M法、两阶段法、对偶单纯形法)。
5.熟练掌握从单纯形表格判断线性规划问题解的类型(唯一最优解、无穷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6.熟练掌握线性规划问题任意两个单纯形表之间的关系。
(三)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
1.熟练写出对称性线性规划问题和非对称性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2.熟练掌握对偶理论及其性质(对称性、弱对偶性、最优性、强对偶性、互补松弛性),并能利用性质求解或证明某些线性规划问题。
3.熟悉灵敏度分析的概念和内容,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价值系数C、资源拥有量b、增加新变量、增加新的约束条件等的灵敏度分析。
4.熟练掌握对偶价格和影子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及其经济意义
(四)运输问题
1.了解运输问题的特点,建立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求解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3.掌握将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转化为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方法。
(五)整数规划
1.了解整数规划问题的特点,熟练掌握整数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
2.熟悉分支定界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3.熟练掌握标准指派问题的求解方法(匈牙利法)。
4.掌握非标准指派问题的求解方法。
(六)动态规划
1.了解动态规划问题的特点及其类型。
2.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阶段、状态、决策、策略、阶段指标函数、过程指标函数、状态转移方程)、基本方程与贝尔曼最优化原理。
3.熟练掌握离散确定性决策过程的动态规划问题求解的一般步骤。
4.能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特别是管理中的最短路问题、装载问题、资源分配问题、设备更新问题和背包问题。
(七)图与网络模型
1.了解图与树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网络最短路问题的dijkstra解法。
3.熟练掌握最小生成树问题的解法。
4.熟练掌握网络最大流问题的解法。
5. 熟练掌握网络的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的解法。
《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数据结构》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类的核心课程。考试力求反映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的学生,培养能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第二版),何钦铭,徐镜春,魏宝刚,杨枨著,陈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纸组成,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考生不得携带具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结构
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复杂度计算、线性表、堆栈、队列、树、散列查找、图、排序等内容。
四、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与复杂度计算
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差异,以及算法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2. 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
3. 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问题求解。
(二)线性表
1. 理解线性表的定义和线性表的顺序、链式存储结构。
2.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插入、删除等运算的算法。
3. 熟悉线性表算法设计。
(三)栈和队列
1.理解栈的定义、顺序、链式存储、进出栈运算及双栈操作。
2. 熟练掌握栈在非递归和递归算法中的应用。
3. 队列的定义、顺序、链式存储、入队和出队运算。
4.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算法和应用。
(四)树
1.熟悉树的概念和树的各种表示、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和生成算法。
2. 熟悉一般树的存储结构、树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换及树与森林遍历。
3. 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遍历运算。
4. 理解二叉排序树的定义、查找、插入、删除和生成算法。
5.熟练掌握哈夫曼树的定义和生成过程、哈夫曼编码。
6. 理解平衡二叉树的建树、查找、插入和删除。
7. 理解大顶堆、小顶堆。
(五)图
1.理解图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指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2. 熟练掌握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搜索遍历、产生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普利姆算法和克鲁斯卡尔算法。
3. 熟练掌握最短路径的狄克斯特拉算法和佛洛伊德算法。
4. 理解拓扑排序的概念及算法、关键路径的概念及算法。
5. 理解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的生活应用。
(六)查找
1.理解查找的有关概念、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索引查找和分块查找,散列的概念。
2. 掌握构造散列函数,处理冲突的方法,散列表的插入和查找算法。
3. 了解B树的定义及查找、插入和删除关键字的过程。
4. 理解查找在不同数据环境下的应用。
(七)排序
1.理解外部排序。
2.熟练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3. 理解各类排序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
4. 理解内部排序算法的应用。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国际商务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商务环境、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国际金融四个部分,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于国际商务领域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和全球市场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跨国公司经营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潜质。
二、参考书目
1、全球商务(第3版)(国际商务经典译丛), 作者:彭维刚,易靖韬翻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02月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国际商务环境20%,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0%,国际金融20%,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40%
《法学综合一》考试大纲
《法学综合一》由法理学、宪法学两个部分构成,是法学理论、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专业的基础课。
一、考试目的
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法理学、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法学专业理论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两门课程。考生应当系统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管理方法等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运用上述法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法理学(第二版)》,《法理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宪法学(第二版)》,《宪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四、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五、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
法理学:75分;宪法学:75分。
《法学综合二》考试大纲
《法学综合二》主要是由刑法学总论、民法学总论两个部分构成,是法学理论、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专业的基础课。
一、考试目的
在于测试学生对刑法学总论、民法学总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察考生的刑法学总论、民法学总论理论研究能力与相应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力,判断考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考试要求
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刑法学总论、民法学总论两门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刑法学总论、民法学总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具备处理法律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上册总论,下册各论)》,《刑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民法学》,《民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四、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五、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刑法学总论:75分;民法学总论:75分。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社会工作原理》是社会工作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社会工作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理论课程之一,是社会工作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其目的是测试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基本假设、社会功能、价值取向、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运用上述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考试要求
全面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运用能力;具备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关注社会工作领域的热点问题。
三、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导论》(第三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四、考试时间与考试方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五、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30分
简答题:6题,每题10分,60分
论述题:3题,每题20分,60分
六、考试内容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三)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四)社会福利制度
(五)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七)社会工作过程
(八)个案工作
(九)小组工作
(十)社区工作
(十一)社会行政
(十二)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
(十三)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知识和方法开展实务工作的综合能力,测试考生的社会工作实务素养是否达到进入MSW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并掌握并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
2、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理论、过程和技巧,并能运用分析实务中的典型案例。
3、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相关实务方法和各种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三、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年。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年。
四、考试时间与考试方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五、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30分
简答题:5题,每题10分,50分
论述题:2题,每题15分,30分
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40分
六、考试内容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四)社会工作理论
(五)个案工作方法
(六)小组工作方法
(七)社区工作方法
(八)社会工作行政
(九)社会工作督导
(十)社会工作研究
(十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十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十三)老年社会工作
(十四)妇女社会工作
(十五)残疾人社会工作
(十六)矫正社会工作
(十七)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十八)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十九)家庭社会工作
(二十)学校社会工作
(二十一)医务社会工作
(二十二)企业社会工作
《二外日语》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位点研究生,除具有坚实的本专业外语基础外,还需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要求做到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并能进行翻译和交流。为达到上述要求,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日语(第二外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科目之一、第二外语日语部分的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在于综合检查考生的日语能力,以便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要求考生掌握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具有一定的的日语语言基础以及一定的日语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其它日语语言技能。
二、考试范围
大致相当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举办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4级的水平,少数试题会达3级的水平。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以《大家的日语1》、《大家的日语2》为主。具体要求如下:
(1)词汇:熟练掌握3000个左右常用词汇,并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判断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2)语法:用言活用形及时、体、态的用法;各类助词、助动词及补助动词的用法;形式体言、常用副词及接续词的用法;常用敬语的用法;各种句型及惯用型的用法。
(3)阅读能力:能读懂一般性题材、中等难度的文章,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领会材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翻译能力:正确理解日语原文,用汉语准确表达原文所述内容;根据汉语原文用日语正确表达有关内容。
(5)写作能力:用日语写一篇作文,字数在200字左右。要求语法和句型运用正确、用词得当、句子通顺。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题型及内容结构:题型比例: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其中,主观题:文字词汇部分占20%、翻译部分占20%、写作部分占10%;客观题:外来语部分占5%、语法部分占25%、阅读理解部分占20%。
题型及分布比重如下:
序号 |
题型 |
题数 |
主客观 |
所占分值比例 |
Ⅰ |
汉字注假名 |
20 |
主观 |
10% |
Ⅱ |
假名写汉字 |
20 |
主观 |
10% |
Ⅲ |
外来语 |
10 |
客观 |
5% |
Ⅳ |
语法选择 |
25 |
客观 |
25% |
Ⅴ |
阅读理解 |
15 |
客观 |
20% |
Ⅵ |
汉译日 |
5 |
主观 |
10% |
Ⅶ |
日译汉 |
2 |
主观 |
10% |
VIII |
作文 |
1 |
主观 |
10% |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大家的日语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2版 。
2.大家的日语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2版。
《二外法语》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科目之一第二外语法语部分的考试大纲。本大纲参考英语专业本科生法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
指导思想:客观地检测出攻读硕士学位人员的法语语言水平,以便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法语语言知识和基础,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语言技能。
本大纲规定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法语部分的内容,形式,时间和计分。
二、参考书目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法语四级词汇大纲。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1. 答卷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3.试卷总分:100分
四、试卷结构
本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语法和词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汉译法、法译汉、作文。
题型及比重分布
序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一 |
语法和词汇 |
20题 |
20分 |
二 |
阅读理解 |
10题 |
20分 |
三 |
完形填空 |
10题 |
10分 |
四 |
汉译法 |
5题 |
15分 |
五 |
法译汉 |
5题 |
15分 |
六 |
作文 |
1题 |
20分 |
合 计 |
100分 |
《二外西班牙语》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科目之一《第二外语(西班牙语)》部分的考试大纲。本大纲参考英语专业本科生西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
指导思想:客观检测攻读硕士学位人员的西语语言能力水平,保证生源质量,保证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较好地掌握西班牙语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语言综合技能。
二、参考书目
《现代西班牙语》(1-2册),董燕生、刘建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1. 答卷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3.试卷总分:100分
四、试卷结构
本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词汇语法、时态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汉译西、作文。
题型及比重分布
序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一 |
词汇语法 |
20题 |
20分 |
二 |
时态填空 |
10题 |
10分 |
三 |
完形填空 |
10题 |
10分 |
四 |
阅读理解 |
5题 |
10分 |
五 |
汉译西 |
5题 |
15分 |
六 |
西译汉 |
5题 |
15分 |
七 |
作文 |
1题 |
20分 |
合 计 |
100分 |
《二外英语》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科目之一《第二外语(英语)》部分的考试大纲。本大纲参考日语专业本科生英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
指导思想:客观检测攻读硕士学位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保证生源质量,确保录取人员能顺利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较好地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技能。
二、参考书目
《新编大学英语》(1-6),浙江大学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1. 答卷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3.试卷总分:100分
四、试卷结构
本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语法结构、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段落翻译、作文。
题型及比重分布
序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一 |
语法结构 |
10题 |
10分 |
二 |
词汇 |
10题 |
10分 |
三 |
完形填空 |
10题 |
10分 |
四 |
阅读理解 |
20题 |
30分 |
五 |
段落翻译 |
2题 |
20分 |
六 |
作文 |
1题 |
20分 |
合 计 |
100分 |
《英语翻译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英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中英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具备较强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词语翻译和英汉互译。总分150分。
I.词语翻译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翻译所给的中英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英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对应的目的语。汉/英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英汉互译
1.考试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准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英译汉速度每小时250~350个英语单词,汉译英速度每小时250~300个汉字。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语段或文章,英译汉为350个单词左右,汉译英为300个汉字左右,各占6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英语翻译基础》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词语 翻译 |
英译汉 |
15个英文术语、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
15 |
30 |
汉译英 |
15个中文术语、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
15 |
30 |
2 |
英汉 互译 |
英译汉 |
两段或一篇文章 350个单词左右 |
60 |
60 |
汉译英 |
两段或一篇文章 300个汉字左右 |
60 |
60 |
总计 |
|
|
150 |
180 |
《综合英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科目《综合英语》考试大纲。本大纲按照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
指导思想:客观地检查攻读硕士学位者的英语语言水平,确保入校生质量,以便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的英语知识、英美国家文化知识。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语言组织方面的能力。
二、参考书目
《现代大学英语5、6册》(第二版), 杨立民总主编,梅仁毅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1.答卷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3.试卷总分:150分
四、试卷结构
本考试由五部分组成:词汇释义、阅读理解、改错、完型填空、概要写作和简述题。
1. 词汇释义(10分)。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进行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用其他字或词替换划线内容,合乎逻辑,句子成分准确。
2. 阅读理解。
A. 多项选择题 (50分)。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从英语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词汇题等。考试形式为多项选择,即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一共5~6篇文章,涉及科技、文学、财经、政论等体裁。每篇文章后有4~5个阅读题,每个题给出A、B、C和D四个选择。考生须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本部分共50分。
B. 推断概述题(20分)。本部分内容主要测试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概述能力,题型有:
(1)阅读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
(3)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本部分共20分。
3. 改错 (20分)。本部分要求考生应当掌握常用改错技巧。本题有句子改错或短文改错两种形式,考试任选一种。句子改错要求逻辑关系明确、句法结构正确、词汇搭配合理;短文改错有10处需要修改,要求学生根据“增添”、“删去”或“改变其中的某一单词或短语”三种方法中的一种,以改正语误。要求忠实原文、语法正确、措词合理。本部分共20分。
4. 完型填空 (20分)。主要测试考生英语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包括句型结构、固定搭配、词的运用等。考试形式为多项选择题。篇章中含有20空。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词填入每个空。本部分总分为20分。
5. 概要写作和简述题 (30分)。主要测试考生英语表达能力。概要写作部分要求考生以掌握原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但必须简明、确切地概述原文的重要内容。本部分共20分。
简述题拟针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简要回答,要求概述问题,准确阐述文章所传达的内容。语言通顺、用词正确。每个问题的字数不多于50个字。本部分共10分。
题型及比重分布
序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I |
词汇释义 |
10题 |
10分 |
II |
阅读理解A |
25题 |
50分 |
阅读理解B |
10题 |
20分 |
III |
改错 |
10题 |
20分 |
III |
完型填空 |
20题 |
20分 |
IV |
概要写作和简述题 |
3题 |
30分 |
合计 |
150分 |
《翻译硕士英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英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英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英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
Ⅰ.词汇语法
1.要求
1)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
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题型:
多项选择
Ⅱ.阅读理解
1.要求:
1)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题型:
多项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Ⅲ.完型填空
1.要求:
1)主要考查语篇分析推理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补全所缺失信息的能力。
2)具体考查词义辨析、固定搭配、语法、上下文衔接和连贯等知识。
2.题型:
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题材主要涉及教育、科技、人文、日常生活等。重点考查语篇中上下文的衔接和连贯知识。对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也有要求。
Ⅳ.英语写作
1.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题型:命题作文
《翻译硕士英语》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考试内容 |
题型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词汇语法 |
多项选择 |
30 |
50 |
2 |
阅读理解 |
多项选择 |
30 |
50 |
3 |
完型填空 |
多项选择 |
10 |
20 |
4 |
外语写作 |
命题作文 |
30 |
60 |
共计 |
|
|
100 |
180 |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决定其是否进入复试。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要求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百科知识 |
25个选择题 |
50 |
60 |
2 |
应用文写作 |
一段应用文体文章,约450个汉字 |
40 |
60 |
3 |
命题作文 |
一篇800汉字的现代汉语文章 |
60 |
60 |
|
共计: |
|
150 |
180 |
《综合日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日语专业硕士入学考试规定科目《综合日语》考试大纲。本大纲按照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
指导思想:客观地测试攻读硕士学位者的日语语言能力水平,保证生源质量,保证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能顺利完成。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包括日语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的日语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语言技能水平;掌握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较全面地了解日本国情。
二、参考书目
《日语综合教程》(第一版,第七、八册),季林根、皮细庚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1. 答卷方式: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试卷总分:150分
四、试卷结构
本考试由五部分组成:文字词汇、语法、日本文学及日本国情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论述题。
1. 文字词汇(20分)
本部分主要测试日语汉字的书写、日语单词的读音及意义、惯用词组的搭配及谚语的意义。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
2. 语法(40分)
本部分主要测试各类助词、惯用句型以及各类品词的语法特点、意义及用法。题型为选择题。
3. 日本文学及日本国情基础知识(10分)
本部分主要测试日本文学及日本社会文化等基本常识。题型为选择题。
4. 阅读理解(50分)
本部分主要测试日语文章的阅读速度、技巧、准确性等综合阅读能力。文章共有4-6篇,内容涵盖语言、文学、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文章体裁包括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题型为选择题和问答题。
5. 论述题(30分)
本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所提供的文章,并就提问阐述观点。
五、题型及比重分布
序号 |
试题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Ⅰ |
文字词汇 |
20-30题 |
20分 |
Ⅱ |
语法 |
20-30题 |
40分 |
Ⅲ |
日本文学及日本国情基础知识 |
10题 |
10分 |
Ⅳ |
阅读理解 |
20-25题 |
50分 |
Ⅴ |
论述题 |
1-2题 |
30分 |
《翻译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翻译与写作》考查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其中,翻译部分考查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对翻译技巧的运用能力;写作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英语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体意识。
二、参考书目
①《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②《英语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版),丁往道、吴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翻译与写作》由英汉互译和英语写作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英汉互译又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部分,分别考查语篇形式的翻译;写作部分考查英语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 要求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1篇500词左右的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英译汉40分,汉译英40分,写作70分。
(1)考试范围:翻译部分为除诗歌、戏剧外的一般文体翻译;写作部分为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
(2)试题类型与题量:翻译部分是中等程度以上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短篇各1篇,每篇词(字)数在400个左右。写作部分要求英文词数在500个左右。
试题构成 |
翻译 |
写作 |
英译汉 |
汉译英 |
分值(150分) |
40分 |
40分 |
70分 |
考试范围 |
一般文体翻译(不含诗歌、戏剧) |
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 |
试题类型与题量 |
中等程度以上的英语短篇1篇 |
中等程度以上的汉语短篇1篇 |
1篇 |
词(字)数要求 |
400个词左右 |
400个字左右 |
500个词左右 |
《日语翻译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为日语专业硕士入学考试规定科目《日语翻译与写作》考试大纲。本大纲按照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
指导思想:客观地测试攻读硕士学位者的日语语言能力水平,证保生源质量,保证硕士学位的学习任务能顺利完成。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日语专业知识,具有对日语语篇的高度理解能力,具备日汉语间准确流畅互译、用日语准确流畅写作的较强语言运用能力及较好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参考书目
《汉日翻译教程(修订版)》,高宁、杜勤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4. 答卷方式:笔试
5. 考试时间:180分钟
6. 试卷总分:150分
四、试卷结构
本考试由日汉互译、日语写作两部分组成。
1. 日汉互译(100分)
本部分从“日译汉”和“汉译日”两方面进行测试。其中“日译汉”主要测试学生对日语文章的理解能力及汉语表达能力;“汉译日”测试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和对中日两国语言文化差异的把握能力。考试题型为语句翻译和语篇翻译。
2. 日语写作(50分)
本部分主要测试学生的日语书面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撰写相应体裁的文章。考试题型为命题写作和应用文写作。
五、题型及比重分布
第一部分 日汉互译(共100分)
1.日译汉(50分)
1)语句翻译(20分)
2)语篇翻译(30分)
2.汉译日(50分)
1)语句翻译(20分)
2)语篇翻译(30分)
第二部分 日语写作(共50分)
1.命题写作(35分)
2.应用文写作(15分)
《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 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参考书目
《统计学》,李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 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1)统计学 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 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 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 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概率论 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 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 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 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四、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 数据的预处理
4.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 样本量的确定
1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 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 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 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 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 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 多重共线性现象
21. 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
1.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 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4. 随机变量的定义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7.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统计学(自命题)》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统计学(自命题)》考试主要包括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部分内容。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统计思想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现象、解决社会经济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考试内容涉及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总论,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统计综合评价等;概率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
二、参考书目
(一)《统计学》,李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统计学》100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0分。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函数、极限、连续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能够正确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熟练分析函数图形特征.
3.理解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反函数以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图形特征,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单侧极限的定义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6.熟练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熟练掌握并运用极限的两个存在性准则以及两个重要极限.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无穷小量阶的比较方法,掌握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能够正确利用等价无穷小量求解极限问题.
9.理解函数连续、单侧连续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找出函数的间断点并判断其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并能熟练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单侧导数、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单侧导数、导数与微分的关系,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并能推导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能够利用导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以及反函数的求导方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熟练掌握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并能应用函数的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熟练掌握求解函数微分的方法.
3.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熟练推导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掌握分段函数、隐函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导数的求解方法.
5.理解并会应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柯西( Cauchy)中值定理.
6.熟练掌握应用洛必达法则求解未定式极限.
7.理解函数的极值、最值以及极值点、最值点的概念,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掌握求解函数极值点和极值并判别最值和最值点的方法.
8.掌握函数图形凹凸性的判别方法,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绘制函数的图形.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熟练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解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变限积分(积分上限函数)及其求导方法,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5.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等)及函数的平均值.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概念并能熟练求解多元复合函数的各阶偏导数,掌握全微分的概念并能熟练求解多元函数的全微分,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并会求解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并求解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函数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五)无穷级数
1.理解级数收敛与发散、收敛级数和的概念.
2.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和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掌握几何级数及p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3.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收敛的关系,了解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4.掌握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概念与求解方法.
5.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求导和逐项积分),并求解简单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
6.掌握ex.sin x .cos x .ln(1+x) 及(1+x)α 的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
(六)常微分方程
1.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3.掌握求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能够求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5.能够运用微分方程求解简单应用问题.
二、参考书目
[1] 《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高等数学》(第7版)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三、考试满分和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五、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 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
《概率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学科。本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包括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等。
二、参考书目
(一)《概率论》,林正炎、苏中根、张立新编著,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120分;极限定理:30分。
《数据挖掘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 数据挖掘概述
考试内容
数据挖掘的概念 数据挖掘的任务 数据挖掘应用 数据挖掘的主要问题
考试要求
1.了解数据库系统技术的演变过程;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掌握知识发现过程的7个步骤。
2.掌握数据挖掘要解决的问题;掌握数据挖掘功能和模式;理解数据挖掘与统计学、机器学习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数据挖掘的起源;掌握数据挖掘的任务。
二. 数据
考试内容
数据类型 数据质量 数据预处理 相似性和相异性度量
考试要求
1.了解数据对象与属性类型。
2.了解进行数据预处理的原因及其重要性;了解数据质量涉及的因素;掌握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
4.了解数据清理的概念;了解处理数据缺失值的方法;了解处理噪音数据的方法。
5.理解数据预处理中的聚集、抽样、特征子集选择以及离散化和二元化等方法。
8.理解数据对象之间相似度;数据对象之间的相异度。
三. 分类和预测
考试内容
数据分类和预测的概念 判定树归类算法 信息增益 树剪枝 回归分析 分类法的准确性 组合分类器 类不平衡问题
考试要求
1.理解数据分类的概念;了解分类的两个过程;理解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的区别;了解分类和预测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掌握评估分类和预测方法的标准。
2.了解决策树的概念和优缺点;了解决策树归分类的主要步骤;了解常用的属性选择度量,掌握信息增益度量的求法;理解两种常用的树剪枝方法。
3、掌握神经网络的分类与构造原理
4、熟练掌握单层感知机原理与学习算法
5、掌握BP算法原理与学习过程
6.了解评估分类器性能的度量;了解评估分类和预测准确率的方法(混淆矩阵、灵敏度和特小型、F度量)。
7、掌握Boosting算法的基本思想。
8、熟练掌握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建模原理和计算方法。
9.了解组合分类器的概念和常用的组合分类方法;了解装袋和提升的基本思想以及两者的区别;了解随机森林的基本思想。
10.了解类不平衡问题的概念;了解提高类不平衡数据分类准确率的一般方法。
四. 挖掘频繁模式、关联和相关性
考试内容
频繁项集概念 频繁项集挖掘方法 Apriori算法 FP-growth算法
考试要求
1.理解项集、闭项集、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概念 ;了解规则兴趣度的两种度量(支持度和置信度)。
2.了解关联规则挖掘的步骤。
3.了解Apriori算法的步骤;了解FP-growth算法的步骤和优缺点;掌握相关性度量提升度(lift)的计算方法。
五. 聚类分析
考试内容
聚类分析的概念 聚类方法的分类 算法方法的距离度量 划分方法 层次方法 基于密度的方法 基于网格的方法 聚类评估
考试要求
1.理解聚类分析的概念;了解聚类分析的应用领域;了解比较聚类方法的标准;了解数据挖掘对聚类的典型要求;了解比较聚类方法的各个方面。
2.理解划分方法的概念和一般特点,以及典型算法;理解层次方法的概念和一般特点,以及典型算法;理解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的概念和一般特点,以及典型算法;理解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的概念和一般特点,以及典型算法;
3.理解K-均值算法的步骤和优缺点;
4.了解算法方法的距离度量。
5.了解聚类评估概念和主要任务;了解测定聚类质量的方法。
第二部分: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数据挖掘导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第三部分:试卷结构及参考书目
(一)题分: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题型比例:
选择题与判断题 约30%
简答题和计算题 约70%
(三)参考书目:
《数据挖掘导论》,(美)陈封能,(美)斯坦巴赫,(美)库玛尔,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中国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文学及语言学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文艺美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主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文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中外文学发展历史的掌握程度,对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对文学(美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测试学生对古今汉语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把握,及利用古今汉语知识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基本能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中外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和经典性的作家作品,对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概念具有理论的探讨和剖析能力。具备解决文学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读懂适当难度的古代作品。
二、参考书目
(一)《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二)《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版。
(三)《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四)《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五)《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六)《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七)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大致均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大致均衡。
(三)考试题型:文学及语言知识题,50分;分析、论述题,100分。
《文学评论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和《写作》等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水平与能力测试课程。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中国古代与现当代和外国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的文学史视野和理论水平,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熟练地对中国古代与现当代和外国文学史与文论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展开评论,评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见解,具有较高的欣赏、批评和写作水平。
二、参考书目
本课程作为能力和水平考试,不列参考书目。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考试题型: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短论。
《汉语与语言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考试科目涵盖“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生本科阶段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也是两个专业的考生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内容。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古今汉语和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言文字实际问题。
二、参考书目
(一)《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版
(二)《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三)《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各占35%,语言学概论占30%。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涵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主要内容,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二、参考书目
(一)《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二)《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
(三)《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现代汉语占40%,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各占30%。
(三)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20分(约13.3%);简答题40分(约26.7%);论述题40分(约26.7%);分析题50分(约33.3%)。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涵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运用汉语教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中文教育中问题的能力,测试学生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教案编写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参考书目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本)》,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
(二)《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三版)》,周小兵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三)《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第二版)》,张和生、马燕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20分(约占13.3%);简答题30分(占20%);论述题40分(约占26.7%);分析题60分(占40%)。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代码334)主要考查考生的新闻传播专业基础知识、基本采访写作技能以及报道策划能力等,要求能够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基本新闻技能与素养,选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新闻实务题等。
四、考查的主要内容
(一)新闻采访与写作
1.新闻报道的功能与新闻记者的职责
2.新媒体的发展及对新闻的再定义
3.新闻报道的原则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4.新闻选题与报道策划
5.新闻采访提纲的拟定
6.消息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写法
7.特稿的含义与选题
8.特稿的采访与写作
9.调查性报道的选题与采写
10.解释性报道的含义与采写
11.时政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2.财经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3.事故灾难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4.科技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5.背景的含义、作用、呈现与写法
16.新闻数据的运用方法
17.媒介融合与新闻报道模式的变革
18.全能型记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19.融媒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
20.融媒技术工具对新闻工作的影响
21.融媒报道的信息获取及集成方式
22.融合新闻的深度报道写法
23.数据采集与数据新闻写作
24.新闻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二)新闻评论写作
1.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与表达特征
2.新闻评论中观点的表达特征、类型及写作要求
3.新闻评论中论据的来源、积累、类型与写作要求
4.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与策略
5.新闻评论中论证的作用及方法
6.演绎推理的运用
7.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与喻证法的效果与运用
8.新闻评论结构的特点
9.新闻评论情感与风格呈现
10.社论的基本特点与写法
11.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与写法
12.评论性按语的基本特点与写法
13.财经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与写法
14.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与体现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新闻采访与写作》,高钢、潘曙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马少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主要考查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具备跨学科思维,选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查的主要内容
(一)新闻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
3.党性原则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
4.新闻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
5.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6.新闻的本源、起源、定义及基本特征
7.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及外延
8.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防治
9.新闻与宣传、舆论之间的关系
10.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11.互联网与传媒新业态
12.新闻媒介的性质
13.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1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实施
15.大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
16.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17.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目标与路径
18.新闻媒介的受众特点、定位和权利
19.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
20.中国的新闻改革
(二)传播学理论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
2.传播学的产生、确立与发展
3.传播学的最新理论
4.传播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5.传播的模式、功能与原则
6.媒介组织与传播制度
7.信息的传播分析、特征与分类
8.信息爆炸、信息匮乏、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
9.符号、意义与传播
10.符号的特性、功能与与分类
11.传播媒介的概念、特点与类型
12.传播媒介主要理论
13.传播谋略的立体透视与分析
14.传播谋略的运筹与决断
15.传播技巧的概念、特点与运用
16.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
17.受众的选择机制与意见领袖
18.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19.传播环境的特征与类型
20.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
21.传播环境与媒介生态
22.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与理论
23.传播效果的形成、实质与评估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四)《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本课程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测试考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知识状况; 第二,考察和了解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三,判断考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系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较好的思想能力基础,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观察、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或其它同类教材)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基本知识测验题50%,能力测试题50%。
《伦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伦理学原理》是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考
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伦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参考书目
《伦理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或其它同类教材)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基础知识约占40%,分析、论述约占6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概念、发展过程及理论体系等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学科素养和培养潜力。
本课程考试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各个时期的主要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征等,要求考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 (或其它同类教材)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基础知识约占50%,分析、论述约占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本课程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测试考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论基础;第二,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三,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开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研究的学科素养。
本课程考试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考核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要求考生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第一,理解记忆能力。能够准确地识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分析判断能力。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基本知识测验题50%,能力测试题50%。
《中外美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考试内容涵盖美术专业本科阶段“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史论”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书法、绘画、摄影、公共视觉艺术方向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考试目的: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和西方的美术思想及其发展历程的梳理和融通情况,以及对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熟悉程度,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从事书法、绘画、摄影、公共视觉艺术等活动的相关理论基础。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和西方美术史中的基本概念、艺术现象、发展脉络等基础知识,具有理解和阐释中西方美术史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参考书目
(一)《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二)《外国美术史》,欧阳英等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1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考试题型:名词解释(30分),简述题(60分),论述题(60分)。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考试内容涵盖美术专业本科阶段“艺术概论”、“艺术导论”、“艺术学概论”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书法、绘画、摄影、公共视觉艺术方向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考试目的: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从事书法、绘画、摄影、公共视觉艺术等活动的相关理论基础。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的概念、命题、理论等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阐释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参考书目
(一)《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二)《艺术概论》,王宏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
三、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50分;
(二)考试题型:名词解释(30分),简述题(60分),论述题(60分)。